01《八十年来翰墨缘:米景扬口述》
张龙翔/著
荣宝斋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园地。米景扬先生在40余年的荣宝斋生涯里,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率领过中国书画界访问团对外文化交流,负责过大量外宾参观荣宝斋时的接待任务,还是第一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作者在与米景扬20余次访谈中积累的数十小时音视频素材、数十万字整理材料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来完成一部口述作品。全书以米景扬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由青少年时代、走进荣宝斋、难忘的十年、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以及接触过的27位人物记事、退休生活等六大部分组成,穿插有收藏界各种活动和趣闻、众多著名美术家轶事,也不失为一部荣宝斋百年巨变的别史。
02《黑睡莲》
(法)米歇尔·普西/原著弗雷德里克·杜瓦尔/改编
这是一本图像小说,改编自法国悬疑小说家米歇尔·普西的成名作《黑色睡莲》。吉维尼——一个因莫奈和他的睡莲而闻名的小镇,无数人跨越大半个地球,只为来这里漫步几个小时。小镇上曾经生活着三位女性,第一位恶毒,第二位爱说谎,第三位自私自利。三人完全不同,除了这一点:她们都渴望离开这个小镇。她们眼中的吉维尼是一座监狱,一座美丽却被栅栏封闭的大花园。有一次,在十三天的时间内,花园的栅栏为她们打开了!但有一条残酷的规则:她们之中只有一人能够逃脱,另外两人必须死去……哪一位能最终得以逃离?
03《莎士比亚植物志》
(英)玛格丽特·威尔斯/著
独家收录59幅年原版全彩插画,珍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朱丽叶为了逃婚服下颠茄,假装死去,她躺在家族墓地里,既怕听到曼德拉草叫声凄厉,又憧憬着罗密欧前来,却不曾想他命丧于乌头草;奥菲利娅借用芸香和紫罗兰,祭奠被情人哈姆莱特误杀的父亲,她用毛茛、荨麻、雏菊和红门兰编织成花环,最终与它一同殒命于水中……在莎士比亚笔下,“石块的冥顽,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莫看那蠢蠢的恶木莠蔓,对世间都有它特殊贡献”。本书精选莎翁剧作中49种植物,从文学、历史、园艺、烹饪、医学、民俗、语言等多角度写小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莎士比亚式花园图景。
04《象语者》
(南非)劳伦斯·安东尼、(英)格雷厄姆·斯彭斯/著
本书为非虚构文学作品,讲述了致力于动物保护、保护世界濒危物种的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劳伦斯·安东尼曾被要求保护一群“爱惹麻烦”的野生大象,如果他不接收、保护它们,它们就会被杀死。为了挽救这批野生大象的生命,安东尼接纳了它们。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安东尼一直跟随象群、与象群交谈。他与象群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接近到信任的过程,最后他成为象群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与这群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保护象群的同时,象群也让安东尼了解了生活、忠诚、爱、饶恕、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05《一种幸福的宿命》
(法)菲利普·福雷斯特/著
法国龚古尔传记奖、法国十二月文学奖获得者,《薛定谔之猫》的作者与兰波的生命交错之作。26个字母、26个词、26种解读人生的角度,每一个词都曾出现在兰波的诗歌中,仿佛与作者休戚相关,这或许就是一种奇妙的、幸福的宿命。当作者唯一的女儿去世时,他还不满三十四岁。或许是为了自我治愈、排遣痛苦,他开始不断用写作去驱散生命中的阴霾。在本书中,作者从《易经》中得到灵感,《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在解答人们向神提出的种种疑问。因此,作者从兰波的诗文中抽取了二十六个词语,并且让它们的首字母和字母表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一一对应。借着这些词语,作者沉潜至兰波和自己的生命之中……不管兰波还是作者,他们都在奔赴写作和人生的宿命,经历此生,即是幸福。
06《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生活月刊》/编著
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珍物”?这是一百个人心目中的答案,也是一个时代的文艺图景。艺术家徐冰的珍物是他初到纽约时在公交车上偶然收到的邻座盲人送的一本盲文书;音乐家谭盾用了二十多年的指挥棒,原来是他第一次与马友友、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时使用的指挥棒;编舞家林怀民提供的是他母亲手抄的《心经》;作家金宇澄家中挂着的史密斯船钟,笼罩着早已“隐退”的钟表厂回忆……“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作序力荐“这本蕴含深情的小书”。全书作者及受访者囊括了中国文艺界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包括小说家金宇澄,导演贾樟柯,作曲家谭盾,舞蹈家林怀民、杨丽萍,学者阮仪三、陈燮君、钱理群……他们都以一件珍贵之物为契机,回望生命中那些细水长流或惊心动魄的时刻。每一件珍物配有精良的摄影图片,真实呈现光影细节,你能在这里看到时间的痕迹。图文汇聚于此,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当代中国文艺景象。我们期望,能通过关照“人”与“物”的生命联系,在这一充斥着“消费”与“丢弃”的当下,重拾“惜物惜情”的美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