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传统草药的多面应用
水茄,这一传统草药,在现代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应用价值。它拥有多个别名,如一面针、山颠茄、刺茄、鸭卡、天茄子以及洋毛辣等,这些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和领域的应用与认知。无论是作为草药还是作为食物,水茄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水茄,这一亚灌木状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高约1至3米,全身覆盖着星状柔毛,显得分外粗壮。茎部直立且分枝众多,枝与叶柄上均散生着短刺,增添了几分防御色彩。单叶以互生方式排列,形状从卵形到矩圆状卵形不等,长度可达10至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侧则呈现不对称状态,边缘或全缘或浅裂,形态各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4厘米;花朵洁白如雪,每朵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形状似卵状披针形;花冠5裂,裂片为披针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长约6毫米;子房2室。浆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呈现黄红色,光滑无毛。水茄的花期跨越夏、秋两季,为人们带来别样的美景。药材来源:水茄,这一茄科茄属的亚灌木状草本植物,其根部是主要的药用部位。采集与加工方法简单而有效:全年均可进行采摘,采摘后洗净、切片,并晒干以备后用。性味归经:水茄的性味辛凉,略带微毒。
功能主治:这种药材能活血、消肿并止痛。它常用于治疗胃痛、痧症、闭经,以及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等引起的瘀痛。此外,它还能治疗痈肿和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时,可煎汤饮用,每次用量9-15克;外用时,则适量捣敷患处即可。
各家论述:关于水茄的论述,目前尚未有全面的收集和整理。①《广西药植名录》中记载,水茄具有散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血、牙痛以及无名肿毒等症状。②根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的记载,水茄具有散瘀、消肿和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以及胃痛等症状。③同时,《贵州草药》也指出,水茄能够清暑、止咳并补虚,对于痧症、劳弱虚损以及久咳等病症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