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华西坝上的华西制药厂 [复制链接]

1#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对于中医药一开始都持怀疑态度,接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西方医生们更是对中医药不屑一顾,但随着他们对中医药的深入了解,历经数千年积淀的中医药理论和应用得到了他们的重视。

据*思礼《华西协合大学》一书记载,在发现四川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熟悉樟脑、大*类、乌头类、人参、甘草、龙胆等上千种各类药材后,加拿大人米玉士于年在华西坝上开办了制药专修班,旨在培养药学人才,开发四川药材资源。米玉士的专修班只开办了一期,仅招收了纪干晟、蒲谷邨两名学生。

米玉士(武侯区地志办提供)

年,经差会批准,米玉士师生三人的医院合办售药部制造药剂,米玉士引进国外的先进药物在中国生产,同时把中药材做成西式药剂,药剂成本低、质量好,不仅满足学校需求,还对外销售,医院学校均有获利,售药部得到了大学理事部的认可。米玉士因此成为较早进行中医药学宣传和应用的西方人,他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改变了中国出口药材原料,然后再高价进口外国成品药的传统模式。

米玉士(右一)指导制作药品(翻拍于《大学影录》)

年,华西协合大学制药系正式成立,后更名为药学系。年,为便于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药学系借用弟维小学开办制药厂,并生产十几种药品,供医院及红十字会使用,另设配方部对外营业。

年,加拿大人莫立生在启德堂对面捐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制药厂生产基地以及药学系学生实习基地,生产的药品主要在国内销售。据刘报晖讲述,当时制药厂有车间数个,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工人和厂长都是中国人,由药学系主管。

抗日战争时期,为满足战时需要,国民*府为华西协合大学药学系提供了更多资助,并开展合作,华西坝上的制药厂夜夜灯火通明,机器声轰隆。到年春天,制药厂可日产片剂四万片,包括阿司匹林、小苏打、甘草片、胃舒平、去痛片、磺胺噻唑片、磺胺嘧啶片等,还有甘草浸膏、复方颠茄浸膏、镁乳、芳香酏剂、碘酊等液体制剂,医院使用外,还对外销售。

解放初期,华西制药厂因厂长腐败而关闭,直到年才复建。初期由于没有厂房,药学系老师在帐篷里制药,后来铲平了华西坝八景之一的三台山,在育德学舍南侧建成了正式的药厂,并在林荫街上开有后门。

改革开放后,由于学校大力支持,华西制药厂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成都市的纳税大户。20世纪80年代后期,制药厂与日本某制药公司合作生产汉方剂(日本把中药称为汉方剂),华西制药厂生产的冠元颗粒,交由日本制药公司转售给东南亚和西欧各国,效益很好,促进了药厂的发展。

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学校将药厂搬迁到高新区,占地78亩,规模再次扩大。年12月,改制为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有控股的现代化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

华西制药厂虽已不在华西坝上,但依然延续着百年华西坝的血脉。现在,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一流的,以心脑血管、计划生育产品等药物研发、生产及国际贸易为突出特点的现代中型制药企业,公司“华西牌”商标被评定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参麦注射液、乐脉颗粒荣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参考:《华西坝记忆》,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文章有删改;参考:《枫落华西坝》,谭恺著

转载来源:方志武侯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