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3版药典故事伟人拍案和中西医之争 [复制链接]

1#

作者:周建理来自:蒲公英

往期推荐

一部药典为什么有这么多错误,听我细细说来

中医药抗争运动和《中华药典》的出版

自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来,中西医之间一直出现强烈的抗争,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比如在当时的上海,生了病看西医是有身份的象征,吃药片是高级人士,喝药汤是苦力“赤佬”的份。这时候在上海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认为西医是科学的,用它治病是有道理的。然而西医常常自己是治不好自己的病,又得找中医。找了中医治好了病,还是要说一句,中医不科学,西医是科学的。

这就是所谓“端起你的碗吃你的饭,放下他的筷子骂你的娘”。

更可笑的有相当一部分学西医的人士会走极端,在他们的眼里,选择哪一种方式治疗疾病,不是看疗效,而是应该看他出于哪一个学派,学西医就必须坚决的不选择中医,到死也能不选择。许多地方的中医界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纷纷表示有病至死也不看西医,不吃西药。

其中最最著名的要数孙中山了(但是在宋庆龄的坚持下他临终前还是选择了中医)因为他是学西医的他就不能选择中医。

正如当今的美国一样,口罩是用来表态的。开会时共和*的人不戴口罩,民主*的人戴口罩。*派的立场决定各自的行为,用屁股决定脑袋。根本不用考虑如何正确的防范新冠病毒的问题。这是最最可笑的行为。

其实问题很简单,能不能防病治病才是最关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

中西医之争转眼到了年,按理说,解放了,天亮了,中医应该有一个好的环境的吧?但不是。这就有一个主观意识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部也已经被西医一统天下了。那里的人基本上都留洋知识分子,有许多就是从北京,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的。

据说是新中国成立的元年,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就出现了西医排斥中医,中医奋起抗争的现象。一时间剑拔弩张。所以毛主席给这次会议题词的头两个字就是“团结”!

然而,这两个群体并没有做到真正团结,首先是西医向中医发难,强令各地中医的行医人士学习西医,中国的西医考试才能够正式行医,那就赶鸭子上架。据说当年全国中医的考试仅有一人通过。

接着又来编药典,这是彻彻底底的开了一次历史的倒车,大家可以翻开那一版药典看一看,根本就没有中医药的地位,把毛主席说的“团结新老中西”六个大字早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5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写组中仅有化学药,植物药,生制药,药理,制剂,……等等。就是没有中药。

因为编写植物药的三个先生(另一个是搞植物分类的裴先生),全是留洋回来的,学的是西药专业的生药学。(说明一下,我对这些前辈的工作还是很敬重的,只是他们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思想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可得以改造。)

53版药典中真正的中药从国民*弄的上一版的60个锐减到只有30来个,整个植物药的部分加在一起也不足60个,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西方人用的东西,如洋地*、颠茄。中药中最常用的人参,*参,*芪,当归等等均不见踪影,当时的中医药人士就大骂,汪精卫回来了!原本指望在这一版药典中真正恢复中医药的地位,结果却是基本上被踢出了国家药典。整个中医界再次愤怒了!

从52年到53年,中西医这种激烈的竞争,传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在年底招见卫生部负责人,再次要求他们搞好中西医的团结,针对他们搞的要中医去学西医的那一套,毛主席反其道而行之,令西医要学习中医,医院医师和在校医学生学习中医。这就是当年的“西学中运动”。

相传毛主席是当着卫生部长的面拍案了,但毛主席这一番让西医去学习中医的指示绝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对西医人士的报复。毛主席是站在马克思主义高度,对这个问题有着深远的战略思考。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谈到。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于右任先生在29年说过,不能把和尚交给神父牧师管,他想的办法是把中医和西医分开来管。这实际上很不现实,医院有两个主管部门,会打架的。

毛主席的想法很现实,让西医学习中医,学好了来管中医,中医西医你都要管起来。管中医使用中医的思维,管西医用西医的理论,两只手弹琴,两条腿走路。毛主席当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中医的工作要求。

可是到了年夏,卫生部许多工作还是没有落实,因为下面的抵触情绪非常大,很难推行。这才有了毛主席再次拍案,直接批评点名卫生部的领导人工作做的不好。主席说:“这项工作是难做,首先是卫生部行*领导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后可能好一些,但还没有具体行动。我是支持的,我可以当卫生部长,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做起来。不要以为我不懂医就不能做,”

这是自解放以来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的一次,主席要自我贬官去当一个部的部长。可见毛主席对这一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也可见他愤怒的程度。

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的中医药情结,可见他的对我们祖国留给人类的伟大遗产深深的敬重之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