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缺少小龙虾的初夏是不完整的。不管是烟雾缭绕的路边小摊,还是灯红酒绿的街头夜市,还是逼格满满的主题餐厅,都能看到小龙虾张扬舞钳的诱人身姿。
几只虾往那儿一摆,既有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完满,又有千军万虾下油锅的阵仗。大餐的架势就出来了。
看见这些鲜亮多汁的小龙虾,小治也忍不住咽了几波口水。这不,最近小治的几位朋友决定成全自己的口腹之欲,直奔小龙虾大排档大饱口福。结果其中一位朋医院,折腾得够呛,苦不堪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朋友在吃完小龙虾之后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小时,一向十医院挂号就诊,经医生检查后得知是由于进食不新鲜小龙虾才出现的不适反应,并且发现一同进餐的朋友也都有类似情况。
经临床诊察显示:这位朋友具有轻度脱水表现,肠鸣音亢进,腹部轻压痛。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10^9/L,电解质血钠、血钾略低,粪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吐、泻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医生考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
为什么会出现细菌性中毒的症状呢?
我就吃了一个小龙虾而已,怎么就食物中毒了呢?怎么别人都没事就我中招了呢?这位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在吃小龙虾的旺季,小治就借此机会为大家科普一下小龙虾食用的注意事项,如何确保安全饮食。
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死后腐败速度很快,非常容易变质。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肠胃道感染性疾病,危害身体健康。小龙虾体内蛋白质构成中含有大量组氨酸,死后组氨酸迅速转化为有毒物质组胺,就是烧煮后也很难消除,它会引起人体过敏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急性肠胃炎。其次,小龙虾死后腐败分解时易滋生细菌,也会引起急性肠胃炎。加上小龙虾平时以微生物为食,本来就易沾染细菌,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吃新鲜活虾,不要食用死亡的虾蟹。
如何确诊病症为细菌性中毒呢?
1.患者无果酱样大便,大便中未发现滋养体和包囊,患者吐、泻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不支持急性阿米巴痢疾。
2.患者无慢性腹泻病史,无腹胀,无腹泻、便秘交替,无血便,无慢性衰竭表现,患者吐、泻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不支持结肠肿瘤。
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无白细胞升高,无发热,无大便培养异常。
4.患者无血吸虫流行病区疫水接触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吐、泻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不支持血吸虫病。
5.霍乱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伴呕吐,大便为“米泔水”样,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循环衰竭。大便培养为霍乱弧菌。患者无循环衰竭表现,吐、泻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无霍乱疫区旅居史。
此外,对于可疑食物中毒患者,尤其聚集发病情况,医院层层上报至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
如何治疗此例细菌性中毒呢?
这就需要患者卧床休息,清淡流食,胃肠道休息。轻度低钾低钠,予以口服补液盐,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本例症状较重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敏感,本病例考虑首选。患者腹痛明显,可颠茄片解痉治疗。
对此病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治趣APP学习此病例
病例名称:吃小龙虾后呕吐、腹泻2小时
病例作者:文维群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
·经验分享·
为了在享用美味小龙虾的同时避免悲剧重演,小治在此给大家奉上专业的吃虾指南。
1、虾背上的虾线,是虾未排泄完的废物,假如吃到口内有泥腥味,影响食欲,所以应除掉。
2、色发红,身软,掉头的虾不新鲜,尽量不买。腐败变质的虾一定不能吃。
3、虾与部分水果同时吃时应注重,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若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结合形成鞣酸钙后刺激胃肠,惹起不适,出现呕吐、头晕、腹泻腹痛等症状。海鲜与上述水果同吃,至多间隔2小时。
4、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因为那样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惹起痛风。吃海鲜时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与去腥的作用。
5、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虾壳坚硬,头部完整,体部硬朗、弯曲、个头大的虾味道比较鲜美。
6、对吃虾过敏及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哮喘患着,应慎食。
7、要保存小干虾时,为防止虾干燥和氧化,尽量把虾装入塑料贷内或密封的容器内冷藏保鲜。
·知识延伸·
急性食物中毒(acutefoodpoisoning)的含义非常广泛,凡是食用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被毒物(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的食物,以及自身含有某种毒素(毒蕈、河豚等)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可被称为急性食物中毒。急性食物中毒具有潜伏期短、急性发病、多群体发病等特征,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
根据急性食物中毒的病因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的传染性。而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其产生的毒素有关,不具传染性。
②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见于食物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食用有毒动植物。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
①在集体用膳单位常呈暴发起病,发病者与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
②潜伏期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肉毒杆菌中毒则以眼肌、咽肌瘫痪为主;
③病程较短,多数在2~3天内自愈;
④多发生于夏秋季。
胃肠型食物中毒夏、秋季较多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沙门菌属
沙门菌(Salmonella)为革兰阴性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数月,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能越冬。不耐热,55℃1小时或60℃10~20分钟即被灭活,5%苯酚或1∶升汞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较为多见。
(二)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为革兰阴性杆菌,有荚膜,为多形性球杆菌。菌体两端浓染,一端有单根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嗜盐生长,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尔亦存在于淡水中。在海水中能存活47天以上,淡水中生存1~2天。在37℃pH7.7含氯化钠3%~4%的环境中生长最好。对酸敏感,食醋中3分钟即死亡。不耐热,56℃5~10分钟、90℃1分钟灭活。对低温及高浓度氯化钠抵抗力甚强。本菌以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可分25个血清型,其中B、E、H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致病性菌株能溶解人及家兔红细胞,称为“神奈川”试验(Kanagawatest)阳性。带鱼、*鱼、乌贼、梭子蟹等海产品带菌率极高。
(三)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Proteus)为革兰阴性,两端钝圆,无芽胞多形性小杆菌,有鞭毛,运动活泼。其抗原结构有菌体(O)及鞭毛(H)抗原2种。依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产黏变形杆菌(P.myxofaciens)和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4种。前三种能引起食物中毒。本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及人和家禽、家畜的肠道中。变形杆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还可产生组氨脱羧酶,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成组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四)葡萄球菌
主要是能产生血浆凝固酶的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该菌为革兰阳性,不形成芽胞,无荚膜。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在剩饭菜中亦易生长,30℃经1小时后即可产生耐热性很强的外毒素(肠毒素enterotoxin),此种毒素属于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可分8个血清型(A、B、C1、C2、C3、D、E、F),其中以A、D型引起食物中毒最多见,B、C型次之。此菌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而产生肠毒素。此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能致病。
(五)蜡样芽胞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胞杆菌,常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极端;在体内形成荚膜,无鞭毛,不活动。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存活1~4天,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质可分为六型(A、B、C、D、E、F),引起食物中毒者主要是A型和F型,其中以A型(能产生肠毒素)为多,C型及F型偶可引起出血坏死性肠炎。本病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污水、垃圾、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昆虫以及食品等均可检出。
(六)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可有荚膜。体外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数月,在阴凉处室内尘埃可存活1个月,含余氯0.2mg/L的水中不能生存。本菌属以菌体(O)抗原分群,以荚膜(K)抗原(A、B、L)和鞭毛(H)抗原分型,目前已发现多个血清型。本菌为人和动物肠道正常寄居菌,特殊条件下可致病。在大肠埃希菌中,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菌种有16个血清型,亦称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其中常见的血清型为O、O、O、O55、O20、O、O86、O、O等。
病原体如何进入食物?
病原体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进入食物:
●生病的人如果在接触食物前不清洗双手,可将病原体播散到其烹饪的食物中。
●病原体可存在于食物中或食物表面。如果食物清洗或煮熟不充分,其内部或表面的病原体可感染人体。
●来自一种食物的病原体可沾染到另一种食物上。当某人用相同的砧板或刀来准备不同的食物时,便可发生这种情况。
患者应当就诊吗?
如果有以下情况,应该就诊:
●剧烈的腹痛
●无法进食或喝水
●呕吐出血液或大便中带血
●体温超过.4℉(38℃)
有症状的年龄较大的成人和幼儿务必应就诊,因为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生脱水。
患者需要接受检查吗?
许多患者不需要接受检查。但是,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检查,以评估患者是否脱水或查明导致患者发生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可能进行如下检查:
●血液检测
●尿液检测
●大便样本检查
食物中毒可以预防吗?
患者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自己发生食物中毒或传播可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体的几率:
●在更换尿布、上厕所、擤鼻涕、触碰动物或倒垃圾后洗手
●未好转前待在家,不要去单位或学校(如果生病的话)
●留意食品安全。相关建议包括:
?不要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奶或由其制成的食物
?在食用水果和蔬菜前仔细清洗它们
?将冰箱的冷藏室设定在40℉(4.4℃)以下,冷冻室设定在0℉(-18℃)以下
?充分煮熟肉类和海产品
?将鸡蛋煮熟至蛋*凝固
?清洗接触了生食的双手、刀和砧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