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篇长了ldquo脚rdquo [复制链接]

1#

专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

由胆结石“引爆”的胆绞痛

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尤其是多发性胆囊结石的患者,大多数都有过急性右上腹或后背突发剧烈疼痛的经历,这些症状常在饱食或进食高脂肪饮食之后出现,以夜间发作者居多。另外,随着体位的频繁改变,如翻身、低头弯腰捡东西或长途旅行颠簸等,均可诱发这种难忍的痛楚,其疼痛剧烈犹如刀割斧剁,常随呼吸运动而加重,致使病人辗转反侧,冷汗淋漓,痛苦呻吟。轻者持续1个多小时方能缓解,严重者疼痛渐进性加重,极易合并感染而发烧、神志不清或休克,最终可致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胆囊管穿孔等凶险的外科急腹症。

在介绍上述多发性胆囊结石的现象时,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胆汁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东方胆病研究所所长高凤岩教授指出:一般来讲,这种疼痛具有间歇性,在阵发疼痛的间隔期里,患者右上腹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性隐痛,特别是伴有恶心、呕吐、胆绞痛发作时,60%的人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腰背部等。体检时发现右上腹胆囊区按压剧痛,伴高度肌紧张,可触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胆囊,肝区出现叩击痛等。超声检查在胆囊管开口处有结石声像或声影,X线腹部平片或胆囊造影,亦能捕捉到结石的“魅影”。

奇异的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

为了通俗地解释以上临床现象,高凤岩主任医师形容说:胆囊结石犹如长了“脚”一般,在胆囊里移动而引起胆囊管开口处暂时性梗阻,所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高教授在国内外首次将其命名为“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他认为,这一临时性梗阻在临床上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等重症的早期阶段,有恶化成为严重合并症的危险,但只要处置得当,学会对结石进行有效管理,大多数病人临时性梗阻问题可以轻松地被解除。

另外,肝外胆管内结石的移动也能导致胆绞痛,有别于胆囊内结石运动现象的是:伴有梗阻性*疸或急性肝内、外胆管扩张,多易合并胆源性胰腺炎。高凤岩指出,胆囊内结石移动所引起的胆绞痛之所以多数在夜间发难,是因为病人处于仰卧体位时,胆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直立时的下垂位变成了水平位,胆囊管或颈部的位置最低,如果恰恰遇上胆囊的节律收缩,则胆囊内的结石极易受胆汁流的冲刷推动作用滚动或滑入哈氏囊(胆囊出口的凹陷部位),形成暂时性嵌顿,而最终产生胆绞痛急性发作。

胆绞痛的诊断要点有如下四条

高教授介绍,胆绞痛的诊断要点主要有以下四条:一是突发的疼痛常在饱食或进食高脂肪饮食之后出现,多在晚间发作,疼痛位于整个上腹或上腹中部及右上腹及背部等,疼痛剧烈,不断加重,迅速达到高峰,呈刀割样绞痛。患者伴恶心、呕吐,疼痛向右肩部、腰背部等放射。以上症状可持续一到二天而无*疸及寒战、发烧、休克等感染中毒指征。

二是体检时徒手触诊或超声探头触碰右上腹胆囊区时明显压痛、肌紧张,能触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胆囊,右季肋部有叩击痛。

三是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结石单块嵌顿或若干块堆积在胆囊颈部,胆囊呈球形化趋势,但肝内外胆管无扩张。X线腹部平片或胆囊造影有结石阴影,CT平扫更加直观清晰,可进一步协助诊断。

四是注意同胆管蛔虫症、急性胆囊炎、胆总管下段结石梗阻、急性胰腺炎等相鉴别。概括起来讲,其特点是急性腹痛,不发烧,无*疸,胆囊肿大但胆管不扩张。

摆正体位和及时用药可缓解病情

对胆绞痛的处置原则,高凤岩教授指出,首先要维持正确体位,根据胆囊解剖学特点,如果单块结石的大小或若干块堆积起来略大于胆囊出口,从而即不能整体通过胆囊颈部顺利排出,也不能自行返回胆囊下部,则在胆囊管开口处的哈氏囊处形成嵌顿。这时要立即直立上半身(站立或端坐位),最好是上身向右前方倾斜30度角,最大限度地使胆囊恢复到底部下垂出口抬高的位置,并持续保持这种体位,以利于嵌顿的结石顺利“解套”。二要第一时间应用解痉药物,以快速有效地解除胆囊胆管的痉挛状态,帮助“卡”在胆囊出口的结石“挣脱”出来。临床可肌肉注射阿托品1毫克或盐酸山茛菪碱10毫克/次,若4小时内疼痛未见缓解,可以重复注射这两种药品。没有条件注射的人,可口服颠茄片8毫克/次,一日三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