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彼岸书店年1月新书推荐 [复制链接]

1#

书名|《莎士比亚植物志》

作者|[英]玛格丽特·威尔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

朱丽叶为了逃婚服下颠茄,假装死去,她躺在家族墓地里,既怕听到曼德拉草叫声凄厉,又憧憬着罗密欧前来,却不曾想他命丧于乌头草;奥菲利娅借用芸香和紫罗兰,祭奠被情人哈姆莱特误杀的父亲,她用毛茛、荨麻、雏菊和红门兰编织成花环,最终与它一同殒命于水中……在莎士比亚笔下,“石块的冥顽,草木的无知,都含着玄妙的造化生机。莫看那蠢蠢的恶木莠蔓,对世间都有它特殊贡献”。

本书精选莎翁剧作中49种植物,从文学、历史、园艺、烹饪、医学、民俗、语言等多角度写小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莎士比亚式花园图景。

书名|《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作者|[美]威廉·B·欧文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1

多数人向往良好的生活,却只有少数人了解它的前提。几千年来,世界改变了许多,但人类心灵的变化却非常有限,今日人们饱受各种消极情感之苦,和前人面临一样的羞辱、悲伤、衰老,我们甚至比前人面临更多的焦虑、诱惑、竞争,但我们仍然束手无策。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一书中,作者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哲学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了新生命的路线图。

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作为人类行为敏锐的观察者,他们深谙世事以及人性之幽明。斯多葛哲学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不但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者。

因此斯多葛哲学家们的实践技巧和生活忠告对现代生活有着高度的适用性和神奇的指导性。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书名|《整个巴黎属于我》

作者|[美]莱斯利·M.M.布鲁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21岁到27岁,在人生的*金时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过了一段困顿、疯狂的日子。

他信仰文学,心高气傲,却只能靠做记者度日。他是社交宠儿,热爱拳击和斗牛。他戏仿作品嘲弄恩师,把巴黎、伦敦、纽约一些精英朋友难以示人的情感纠葛写进小说……海明威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时代旁观者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有人说海明威是“坏男孩”,混合了巴黎的喧嚣、阿尔卑斯山的粗犷、拳击场的野蛮,还有一种别样的才华光芒。从始至终,海明威最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阻挡他。

书名|《d设计之旅》

作者|[日]DDEPARTMENTPROJECT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三岛由纪夫钟爱的东京艺术酒吧,令白洲正子刮目相看的古董店,令谷川俊太郎流连忘返的美术馆,仿佛从明治时代穿越过来的匠人店……东京人打磨好的每一个细节,再经年累月地保持整洁和细心呵护,无数这样的心血凝聚在一起,就成了东京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

不同于其他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以“旅行”为切入点,深入采访当地的匠人、音乐家、摄影师、艺术家、独立店主、资深生活家,捕捉当地人文、建筑、美食、民艺等易被忽视的设计细节,展现日本47地独特的美好生活方式。书中所选的每一处,无论是咖啡馆、町宿、料理店,都是当地人花了很长时间去创造出来、蕴含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东西,也是会一直存在流传下去的东西。

日本47个都府道县,一地一册,长期实地调研采风,精心筛选制作,每一本都致力于挖掘地方的自我风格,为读者深入介绍日本地方风物,传达当地个性与特色。

书名|《武士的女儿》

作者|[美]贾尼斯·宝莫伦斯·二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本书是第一本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与一般的明治维新史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了日本女性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在明治维新这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中,日本女性既是受益者,地位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是直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对女性这后一种角色,及其对明治和此后日本社会巨变的作用与影响一直没有充分的考察。本书通过详实、生动、丰富的叙述填补了这一空白。

书名|《格差社会》

作者|[日]橘木俊诏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1

研究日本阶层社会与贫富分化的经典之作,聚焦当下热点话题“格差社会”。“格”,等级;“差”,差距;“格差社会”即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

父母的职业决定子女的职业,父母的收入决定子女的收入,父母的阶层决定子女的阶层,寒门再难出贵子?私立学校贵族化,公立学校精英化;职业教育缺失,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年轻人没有存款,养老金杯水车薪;人人平等的机会被剥夺——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的不平等与阶层差距都在扩大。

日本经济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橘木俊诏,研究劳动经济学数十年,用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直不受重视的年轻人失业、女性贫困、老年人无依无靠等格差社会的严峻状况,并提出解决之道。作者不拘于经济学家的立场,以人文主义的关怀,试图为弱势群体发声。

书名|《抽签与民主、共和》

作者|王绍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民主”这个词无所不在,当代民主往往与选举挂钩,却也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民主的实质,不谈选举,民主还剩下什么?实现民主难道仅有选举这一种方式吗?抽签是非理性的、荒唐的、不负责任的?抽签是如何成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念的利器?又缘何被腰斩?如今为何又会在西方得到重生?

此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证明,在过去多年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实现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选而不是选举。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复原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佛罗伦斯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的*治运作,细致展现了抽签模式在其中的具体实践,抽签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运用抽签的原因,抽签过程如何操作,抽签对当时的*制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等等,全面探讨了抽签这种遴选方式在民主、共和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书名|《变量》

作者|何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年是暗流涌动的、摇荡的和惶惑的,过去的大部分变量的能量在这一年结出了果实,而新的变量正在孕育和生长。

我们要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观察中国的变化: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国际关系才是大树,民粹主义是谁也无法忽略的力量,互联网不可能对所有传统行业发起“降维打击”,

城市也悄然进行着革命,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学校出乎意料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革命场,重建社群正在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见和戾气。

像观察一颗树一样,剥离迅疾而无关紧要的变化,小趋势,是变量的密码。

书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作者|[英]阿夫纳?奥弗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以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主题展开论述,聚焦于阐述和反思这一奖项的起源与影响力。这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之前从未公开过的瑞典国家银行档案,考察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剖析了自该奖项颁发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历程,尤其是内洽其中的社会民主主义与市场自由主义之间的博弈,并基于此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影响力进行了特色的分析。

这本书尖锐地指出,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目的是试图利用“诺贝尔”的品牌光环来提升银行的以及市场友好型经济理论的威望,并以此来影响瑞典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它反思了瑞典、欧洲和美国的市场自由主义者与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此过程中所做的斗争,通过这些犀利视角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可以说,这本书地描述了经济学理论照进现实世界的后果。而付诸经济实践,也许才是对某一项经济学理论大的褒奖。

书名|《如何再次拿起书》

作者|[美]艾伦·雅各布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

“阅读”有意思的地方,是让你觉得快乐,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一个起点吗?与其按照书单或计划读一本确定的好书,不如信马由缰地读一本令你愉悦的书。

面对喧嚣日常,你必须学会建造自己的“沉默之墙”,以及最重要的——全身心投入的阅读,就是你和一本书联合起来对抗时间。追根溯源,回想起年少时阅读的乐趣,再一次,找回理想的阅读。

*阅读美于心*

彼岸书店

更多活动信息请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