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叶与菊花均能
A.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B.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C.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D.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E.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2.有解肌退热功效的是
A.葛根
B.麻*
C.桑叶
D.柴胡
E.紫苏
3.蔓荆子的功效是
A.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B.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C.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D.疏肝解郁,平抑肝阳
E.解表透疹,开音利咽
4.以下均有升举阳气功效的是
A.麻*、桂枝
B.葛根、生姜
C.桑叶、菊花
D.紫苏、柴胡
E.柴胡、升麻
5.治疗少阳证,疏散半表半里之邪的要药是
A.葛根
B.大*
C.桑叶
D.柴胡
E.半夏
答案解析
1.C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及肝阳眩晕等证。
2.A
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的功效。
3.B
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
4.E
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
5.D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第六单元解表药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续)
5.菊花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本品性寒,入肝,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有热、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熟地*、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同用,如杞菊地*丸。
(4)疮痈肿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及肝阳眩晕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疮痈肿毒。
6.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还可用治风湿痹痛。
7.柴胡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少阳证。本品辛散苦泄,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者,柴胡多与葛根、*芩、石膏等同用,以解清里,如柴葛解肌汤;治疗风热感冒,发热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如小柴胡汤。
(2)肝郁气滞证。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气机,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此外,本品还有退热截疟的作用,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煎服。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其量均宜稍轻。
8.升麻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外感表证;麻疹不透;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等。
9.葛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本品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外感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若风寒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口微渴、苔薄*等症,常配伍柴胡、*芩等药,如柴葛解肌汤。本品既能辛散发表,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若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常与桂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汤。
(2)麻疹不透。本品味辛性凉,有发表散邪、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若麻疹初起,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配伍牛蒡子、荆芥、蝉蜕等药,如葛根解肌汤。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可天花粉、鲜地*、麦门冬等清热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天花散;若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气阴不足者,又多配伍乌梅、天花粉、*芪等药,如玉泉丸。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本品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故可用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芩、*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
煎服。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柴胡、升麻与葛根,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
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证。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编辑:神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