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闸中医↑订阅本刊
上海结束了连续多日高温天气,迎来了立秋节气。立秋后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那今年的立秋到底是早是晚?
告诉大家年的立秋,阳历时间是:年8月8日04:01:23;阴历时间是:六月廿四。
早立秋或晚立秋,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判断立秋是在早上还是晚上,另一种说法则是判断立秋是在(农历)六月还是七月。而今年不管是时刻还是农历,都属于早立秋。气温上来看今天立秋确实较往年要凉爽,加之台风“苏迪罗”的影响,今年的“秋老虎”不敢肆意猖狂。但即便如此“秋老虎”余威尚存,随着“苏迪罗”的退去,阳光照射,地面增温,暑气未消。近几日大家仍要注意避暑,对于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来说,则更为重要。
利尿药
随着高血压患者增多,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尿剂通过促进排尿,将人体内过多的水分和盐分排出体外,以降低血压、减轻水肿。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夏季,吃利尿药的人排尿和排汗都会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慌等症状。
在立秋过后的天气里,气温还会较高,服用利尿药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一般来说,每4小时应该摄入毫升左右的水。另外,病人应该找医生咨询,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利尿剂类抗高血压药。
部分胃药和哮喘药等
利尿药使人体“排水”增多,从而容易使患者“中暑”,而另一类药则是因为使人体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而引发中暑。正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要小心中暑和虚脱,因为这类药物会影响下丘脑的功能,使人出汗减少。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上有多种用途,种类也很多,常见如解痉药物阿托品、颠茄。颠茄常用于治疗胃痉挛引起的胃痛,如斯达舒(维U颠茄铝胶囊)就含有这一成分。
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的解痉平喘药博利康尼、舒喘灵等也属于抗胆碱能药物。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其主要副作用是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出汗减少等。正是因为它有抑制出汗的作用,临床上还将此类药物用于治疗多汗症。其他如治疗抑郁症的三环抗抑郁药多虑平等、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坦和苯甲托品都属于抗胆碱能药物。
中草药
有人说‘夏天吃中药会上火’!于是很多应当在夏天里服中药治疗的朋友,就放弃了在夏天看中医服中药的时机,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正确的回答是:否!中药有其独有的药性,所谓:寒、热、温、凉。中医对病人的辨析也要区分虚、实、寒、热。而中医临床治疗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显然,中医临床是最讲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的。简言之,如果病人是热证,那么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中医也可以用凉药;倘若病人是寒证,即使是在炎热的三伏天,也可以用热药,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寒证用热药,是针对病证,而不会导致上火!
俗话说:“冬吃罗卜夏吃姜”,说的就是在夏天里,天气是热的,人们身体内的热量也在向外散发,表现为汗孔开泄出汗,而身体内里的热量反而不足,所以在夏天里可以吃一点辛辣性味的姜以温暖中焦脾胃,可以防治夏季里常见的肠胃病。有许多疾病,如人群中并不少见的“苦夏”病,就是在天热时多发,症见,眩晕,无力,少食,低血压等等,中医辨证为中气不足,给予对证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还有一些疾病,如过敏症中的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如风湿关节痛等,它们多属于肾阳不足的寒凉体质,在夏天里用中药治疗反而效果好,这就是中医上讲的“冬病夏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