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话题,阅读精文
点击岐*明师→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
担截法的临床应用
单永华、张载义、罗建民
担截法,是临床选穴、配穴的一种特殊的方法。“担”,即挑担、双挑的意思;“截”即截止、阻拦的意思。《针灸问对》说:“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足各一穴也”。担截法的特点是在四肢远端取穴,临床应用具有简单、安全、速效等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头面、胸腹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今就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担截方法结合验案数则绍如下。
01PART上担法
〔方法〕担者二穴,取上肢二穴谓之上担。如胸闷、心慌、气厥、胃痛等取双侧内关穴。“胸中之病内关担”。
〔案例〕气厥
李X,女,25岁,理发员,年9月18日急诊。患者与邻人争吵,哭闹不止,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时而四肢抽搐,状如鸡爪。查:昏睡,呼吸气粗,四肢僵直不温,舌淡苔薄,脉弦而小滑。脉证合参:肝气上逆,气机闭塞,治宜调气散郁,宣窍启闭,用上担法,取双侧内关穴,针刺用泻法。运针2分钟,病人长叹气一口,双目微启。留针15分钟,患者四肢逐渐松软,转温,以后自行回家。
02PART下担法
〔方法〕取下肢二穴谓之下担。如腹痛、腹胀、腹泻取双侧足三里;湿浊中阻者,可取双侧丰隆、公孙。
〔案例〕少腹痛
马ⅹ,男,35岁,环卫工人,年8月8日初诊。患者于两周前半夜突感小腹部疼痛,医院急诊,用“颠茄”“-2”等药而痛不能止,又服用中药,小腹部仍疼痛且有下坠感。查:舌苔白腻垢厚,脉沉而滑。脉证合参:湿浊中阻,气机不利。治宜理气解郁、健脾化浊,用下担法,取丰隆,公孙穴(双侧)行泻法。针刺5分钟后腹痛渐止,观其舌苔开始淡化,一刻钟后,舌苔几化其半。翌日复诊,腹痛未作,舌面厚秽明显改善,遵前法。第三日,自云少腹仍隐隐作痛,追向病史,病家发病当日晚,同房后外出,深夜方归,遂致腹痛大作,原方加气海、关元、隔姜灸七壮,一次而愈,舌苔亦如常人。
03PART上截法
〔方法〕单取上肢一侧一个穴位,以独截、阻断病势者,叫上截。如头痛、咽痛、齿痛、目赤肿痛,独取单侧合谷穴;偏头痛、耳鸣等可取一侧中渚穴。
〔案例〕偏头痛
袁X,女,34岁,营业员。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于二年前因郁郁不乐而致右侧偏头痛,时发时止,近三周来旧病复发,以右头顶及颞部为甚,伴头晕目眩,恶心欲吐,经服止痛药罔效。查:舌尖绛苔薄*,脉弦细,脉证合参:肝胆风热,上扰清窍,治宜理气清热,疏泄少阳,用上截法,取左侧中渚穴,施透天凉手法,使针感沿手臂外侧至肩而散,病人自觉头痛顿减,留针1小时,偏头痛止,以后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7次,偏头痛未再复发。
04PART下截法
〔方法〕独取下肢一侧一个穴位,以阻截病势者,叫下截法。如痔疮、便秘、疝气、腰腿痛,取单侧承山穴。
〔案例〕腰腿痛
赵×,女,43岁,工人,年6月18日初诊。患者一周前因过度操作,加之搬物不慎,致右侧腰部疼痛,且放散至右下肢,辗转不能,活动欠利。查:右腿抬高试验(±)、腰3棘突右旁压痛(+)、阳陵、承山穴压痛(+)、舌黯红苔薄脉沉细,脉证合参: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治宜行气活血、疏导太阳,用下截法,取右侧承山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另在大肠俞周围用七星针叩打,至血微出,加拔罐。如此治疗2次,腰腿痛病瘥。
05PART上下担法
〔方法〕取上、下肢各二穴,谓上下担法。如眩晕、胃痛、心悸、厥心痛等上取内关、下取太冲。
〔案例〕胸痹
马××,男,65岁,干部,年9月19日初诊。患者前一段时间工作繁忙,于二周前出现胸前闷痛,伴心慌,每日约发作3-4次。查: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第二音亢进,心电图ST段下降,舌质黯红苷薄、脉沉缓。脉证合参:思考气结、气滞血瘀、脉络痹阻,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上下担法,取上肢内关穴、下肢太阳穴(均双侧),行导气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针刺5次后心前区疼痛次数明显减少,8个疗程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06PART上担下截法
〔方法〕取上肢二穴和下肢-穴,是担祛与截法的配合运用。如胁痛,气郁,口苦,*疸可上取双侧外关、下取单侧阳陵泉。
〔案例〕胁痛
张X,男,40岁,干部,年6月6日初诊。患者两天前晚饭后感上腹胀痛,右胁下疼痛且逐渐加剧,伴恶心呕吐:自服“阿托品”,“止痛片”等药疼痛不能缓解。查:痛苦面容,不能安卧,墨菲氏征(+),舌苔薄*,脉滑数,脉证合:温热内蕴,经气壅滞,治宜清热利湿,疏泄少阳,用上担下截法。上取双侧外关穴,下取右侧阳陵泉,行透天凉手法,留针40分钟疼痛乃止,如是治疗三次,右胁痛未发,体温亦降至正常。
07PART下担上截法
〔方法〕取下肢二穴、上肢一穴,亦为担截法的配合运用。如腹痛、胀满、腹胃痛、疳等可下取足之里、上取单侧曲池穴。
〔案例〕胃脘痛王X,男,36岁,干部,月20日初诊。患者午饭后乘敞篷汽车外出,路上即*上腹部疼痛不舒,回家后疼痛加剧,呕吐一次,服“普鲁本辛”而痛不止。査:面色苍白,四肢清冷,胃脘部喜按,舌淡白,脉冗细。脉证合参:脾胃虚弱,复受风寒,治宜温中散寒,用上截下担法,上取左侧曲池穴下取双侧足三里行热补手法,留针半小时,胃脘部疼痛消失。
担截法见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杂病歌》:“三里关内穴,曲池含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阻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拦江赋》亦有“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小用法拦”。说明担截法是一种传统的选穴、配穴方法。我们在临床运用时还需辨证明确,逝穴精当,配穴得力,方能提高担截法的疗效。
?
杨介宾:担截配穴法及临床应用
什么是针灸“担截”法?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
?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