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迷你版小西瓜叫刺天茄,别称苦颠茄,苦天茄,喀西茄等,茄科,茄属草本或亚灌木。全身有刺而且有毒,但药用价值却很高,一些农民更是用刺天茄治疗疼痛
刺天茄喜生于沟边,路边灌丛,荒地,草坡或疏林中,海拔-米,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2米,最高达3米,茎、枝、叶及花柄多混生黄白色具节的长硬毛,短硬毛,腺毛及淡黄色基部宽扁的直刺,刺长2-15毫米,宽1-5毫米,基部暗黄色。
刺天茄全株含有毒生物碱,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人和家畜误食可引起中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身上被它的刺扎了会又痒又痛。
刺天茄虽然有毒,确实一味难得的药材。果能治咳嗽及伤风,内服可用于难产及牙痛,亦用于治发烧,寄生虫及疝痛,外擦可治皮肤病,叶汁和新鲜姜汁可以止吐,叶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癣疥。果皮中含龙葵碱。
中药材基原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根和果实,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夏季采果实,多鲜用。
刺天茄的药用价值很不错,浆果含澳洲茄胺、谷甾醇、薯蓣皂甙元等。根、果实微苦,寒,有毒。消炎解毒,镇痉止痛。用于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痈,痄腮。叶微苦,凉,消炎止痛,解毒,用于小儿惊厥,麻风,腹痛,牙痛。叶、果实,外用于疮毒。
小时候看见家乡的农民,把刺天茄的果果捣碎后,敷在牙齿上治牙痛,而且效果很好。后来小编查看了一些医药书,发现刺天茄治牙痛的药房,正是把鲜果实捣烂置牙痛处。
刺天茄的药物作用在多本医药书上有记载,全草治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痈疮未溃等《楚彝本草》。全株治热毒内陷,肺痈痰厥,经血不和,疮痈疔疖《哀牢》。
麻嘿影:消炎解毒,镇静止痛《傣医药》。阿公:根、叶、果治感冒,小儿惊风,麻疯,疮毒出头,风湿,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外伤炎症,犬、虫咬伤,痈疮肿毒《滇药录》。处玛西:功用同哈尼族《滇药录》。
刺天茄有毒,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因为在使用刺天茄的时候,因此一定要遵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