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震讲鬼故事
TUhjnbcbe - 2021/3/31 17:34:00

有人轻易签下贩卖灵魂的契约

有人率先临床永葆生命的实验

有人在众叛亲离的豪宅里被权欲弑杀

有人在形销骨立的躯壳里被爱欲背叛

谋划的宏图不抵阳寿,便要那魂魄世代承袭

缘分的尽头难卸执念,便求那科技帮忙永生

最致幻的颠茄是对权力贪恋

最致命的脑癌是对情爱痴狂

令人不得好死,难以超生

自首映之后,对《缉魂》各个层面的讨论层出不穷,尤其是影片情节的梳理和人物情感光谱的理解。在我看来,《缉魂》当然是一部需要被复盘、捋清每个反转与动机细节的电影,但更重要的在于——理解片中的情感变化,比理解高概念或事件逻辑的门槛要更高。直至最后一秒,影片都灌满了复杂得酣畅淋漓而又保持克制的情感。

电影作为一种承载幻想的艺术,观众总希望在电影里看到一些既基于现实、又超前于现实的理念与故事。

当同性恋是社会禁忌的时候,我们希望有电影可以讲述同性恋,譬如年的《春光乍泄》,譬如年的《蓝宇》

而当平权运动进入到同婚纪元,我们希望电影对于同性恋以及同性恋情感关系可以有更多元的想象,这也就是年的台湾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观众口碑褒贬不一的原因

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故事的讲述,《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都可以说是了无新意,并未有超越《蓝色大门》或者《女朋友,男朋友》的地方

而这部《缉魂》则在同性关系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众所周知,大陆恐怖电影建国后不能成精,香港恐怖电影在经历上世纪的辉煌时代后业已式微,在华语电影圈,如果还想看点有宗教元素和“鬼”的电影,似乎只有湾湾一家还能做到了,而这部《缉魂》正是这样一部融合了宗教、神鬼、同性、性转能多种元素的片子。

作为一部近未来背景、披着软科幻外壳的推理悬疑片,《缉魂》的精神内核,说到底,还是在探讨人类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爱与死亡。

开局故事并不复杂,身患癌症的富豪王世聪被杀,娇妻李燕、儿子王天佑和合伙人万宇凡轮番登场,在检察官梁文超的调查下,围绕着诸多嫌疑人的疑点越来越离奇。

然而,与常见的警方破案片不同,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梁文超,作为一个带病上岗的癌症晚期病人,并非对凶案置身事外,而是关系着他的切身利益:死者公司的RNA人脑复制技术,有可能延续他的生命。

这种尚在试验阶段的先进技术,一方面,能够用健康的脑神经元覆盖癌变的部分,从而战胜转移到脑部的癌细胞;另一方面来说,也能够用他人的脑神经元覆盖自体的神经元,从而完成理论上的“灵魂转移”。

同样经办此案的刑警阿爆,深爱着丈夫梁文超,为了延续他的寿命,她不惜利用职务之便篡改证据,与嫌疑人私下交易,换取梁文超率先接受RNA治疗的机会。

正如整部电影阴郁晦暗的色调,原本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警匪大战,在爱的名义下残酷地拷问人性,增加了悬疑感和宿命感。

更有意思的是,梁文超和阿爆、万宇凡和王世聪,这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感情线,随着剧情的推进彼此映照、互相穿插。

而且,从剧作的角度来说,万宇凡是梁文超的陪衬情节角色。

所谓“陪衬情节角色”,作用是与主角形成对比,显示他们在面临相同难题时,所作出的不同选择。通过比较,陪衬情节角色凸显了主角的特质和困境。

我们可以看到,当万宇凡意识到RNA手术后的“李燕”,与自己想象中的有区别,在越发沉重的压力下,竟然痛下杀手,试图要在躯体上毁灭他,也要在精神上抹杀他。

然而梁文超则恰恰相反,当他得知阿爆篡改证据,意识到她并非他想象中秉公执法的女警,他感到愤怒和痛苦,但他还是谅解她的苦心。正是有了万宇凡作为对比,梁文超最后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她,才这样令人动容。

我一直觉得,人类之所以千辛万苦追寻亲密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情感需求,就是“被看见”、“被理解”和“被肯定”。

这种被看见、被理解和被肯定,或许就是亲密关系的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亲密关系也是一面镜子,能够投射出真实的自我。

唐素贞对儿子又打又骂,是因为从他的样貌中看到了与丈夫相似的部分,投射的是强烈的憎恨;等到她自杀前,却透露出难得一见的温情,仿佛在他的样貌中看到了自己,她大好的青春年华被王世聪消耗践踏,她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重蹈覆辙,因此让他好好活下去、不要为自己复仇,这时投射的当然是深切的母爱。

而对于梁文超与阿爆来说,他们夫妻之间更像是站在镜子两面的彼此投射。

当阿爆不惜篡改证据来换取梁文超救治的机会时,万宇凡问她:“你为了他这么做,值得吗?”阿爆只回答了一句话:“如果他是我,一样会为了我而这么做。”

一语成谶。

当梁文超得知真相,强烈的正义感使他无法容忍真凶逍遥法外,然而,一旦刺破真相,阿爆必然会东窗事发、革职入狱。在这种两难抉择中,他既不肯违背自己的良心,又不肯违背自己的感情,为了成全他所执着的情与法,唯有牺牲自己,正如阿爆也曾为了他放弃原则、孤注一掷。

在亲密关系这面镜子前面,他们都通过对对方无怨无悔地付出,看到了彼此奉献爱又收获爱的样子

本片另外一个关键词我觉得就是“执念”。

根据李燕和管家的回忆,杀死王世聪的人是其子王天佑,在她们看来,惨遭弑父正是王世聪应得的报应,是其前妻唐素贞布下的诅咒得到了应验。

随着故事一层层抽丝剥茧,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走向这个诅咒。这种古老的巫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执念。

当人在过度执着于某件事情之后,往往变得盲目,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放弃原则、不择手段。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抱着执念,他们为此赌上了自己青春、爱情、原则、未来甚至是生命,他们以献祭的方式扑向虚无的执着。

唐素贞为了复仇的执念将自己献祭给巫术,李燕为了金钱的执念将自己献祭给资本,王世聪为了永生的执念将自己献祭给科学,万宇凡和阿爆为了留住爱人的执念将自己献祭给爱情。

在执念之中,巫术、欲望、科学、爱情,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它将人的灵魂永缚于黑暗之中。

生老病死是我们所有人都逃不掉的宿命,“失去”的不可抗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也是我们内心里最深的恐惧之一。

面对这种恐惧,有身份有权势的人可以用“科技”的力量来延续生命,而普通人呢?阿爆选择了出卖自己的原则去换取为爱人拖延生命的机会。

我们很难不去猜想:如果是我,能为抵御这种“失去的宿命”贡献些什么,我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做的所有挣扎究竟有何意义?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将爱人(或者任何你在乎的人)的灵魂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身体,我可以接受这样的一种延续吗?这样的方式究竟是在与宿命做抗争,还是我们一厢情愿、自欺欺人?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其实所有人都“死”了。阿爆和阿超在监狱重逢,这个看似美好的结局,细细想来,不惊悚不可怕吗?高墙之下,监狱可以束缚人身,人身可以束缚灵魂。而苍穹之下,情感即是监牢,永生亦为永锢。

虽然本片有着宗教、同性、灵魂转移等高概念或社会性议题,但其核心仍是透过这些概念描绘一群追逐执念的人们。

王世聪执念于一副健康的身体,进而打算通过灵魂转换得到永生;

万宇凡执念于王世聪,所以为了王世聪去伤害别人;

唐素贞执念于对王世聪的恨,所以宁肯以生命献祭为王世聪布下最恶毒的诅咒;

王天佑执念于对母亲的思念,所以母亲死后性情大变最终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阿爆执念于梁文超活下去,为此不惜丢掉执法者的公义帮助罪犯;

梁文超执念于对阿爆母子的陪伴,最终也以反法律、反伦理的方式进入李燕的身体活了下去。

一段超越性别和生死的安魂曲,爱之痛中是生命的温存。

对不起,个人年度十佳只剩下九个席位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大头叨叨叨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震讲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