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植物分类学
(植物种质资源)培训班
内蒙古融媒网讯:6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举办第二届植物分类学(植物种质资源)培训班,旨在提升植物分类学研究水平,加强同行专家的学术交流,共同推进植物分类学研究发展壮大,保障种质资源的健康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林业与草原局、内蒙古林业与草原勘察设计院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草原研究所副所长李志勇主持会议。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相关管理机构、高校、研究所、企业等69个单位的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培训。
北京植物园研究员马金双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委书记王育青说:“研究所通过研判新时期草牧业学科的热点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聚焦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保存与利用;草新品种培育、制种与栽培研究;草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草地灾害预警与防控;草地机械与装备研创;草地生态保护利用、管理与*策研究;草牧业突发问题应急任务7项主要职责任务。其中草原植物分类学和草原植物种植资源挖掘和利用在促进我国牧草遗传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筛选利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牧草遗传资源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草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经过五十余年不断攻关探索,累计收集牧草资源2.3万余份,采集牧草标本5万余份,发现新分类群、新分布属、种30余个,评价牧草种质资源1.2万余份,筛选出可供生产直接利用的优良草种90余个,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余份,培育牧草新品种50余个,建立了‘中国牧草种质资源共享信息系统’。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对于种质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分类学及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任重道远。”
据悉,本次培训是我国较大规模的分类学培训活动。授课团队包括北京植物园研究员马金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文俐、北京师范大学刘全儒、内蒙古大学赵利清教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磊等多家国内知名专家。专家们高屋建瓴地对植物分类学进行系统的讲解,特别是马金双题为《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与文献》的学术报告令学员们眼界大开,真正领略了学界泰斗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基于兴趣特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听取专家报告以外,学员还将参观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和九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课堂教学结合户外实习的模式,将使学员们收获满满。
本次培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联合主办,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承办。
内蒙古融媒网出品
文图
云梅
编辑
蔡玉兰
审发
安日娜
往期回顾
*建引领“五彩农业”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套马沟农庄,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
创新引领田间共赢专访达吉绿也合作社总经理贺刚
老骥伏枥心向善田间公益志在农
乡村振兴,要运用活体溯源发展智慧牧业打造品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