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茄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轻者闭目也不止rdquo
TUhjnbcbe - 2021/8/22 20:00:00

Hello大家好呀~来不及周五发文的石榴酱周三提前上线啦

上一期我们提到

动车上全程晕车的一家六口

拒绝了乘务员反复建议服用的晕车药

那么今天的推送

就与大家聊聊还有什么方法

可以缓解神兽和饲养员们的乘车不适叭~

干货来了,快上车!

中医认识

中医没有对晕动病的直接记载,但“但运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此由荣卫错行,气血浊乱,阳气逆行,上下相隔,气复通则苏,脉虚大而涩,谓之气运”的描述与晕动病的发病情况类似。

中医多将此病归为“眩晕”的范畴。

内因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及痰浊中阻,是发病之本,旋转、摇摆、颠簸等为外因,是发病的诱因;有以上内在因素的患者,则易受外因影响,而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和;或虚者更虚,脑失充盈;或痰浊上逆而发病;

亦有人认为晕车因情志不畅,或胃肠虚弱等。

病位在清窍,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中药

茄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茄科植物普遍含有生物碱,还有多种*酮类化合物。可有效缓解晕动病症状的茄科植物有:

以颠茄草为代表的颠茄属植物,

以山莨菪为代表的山莨菪属植物,

以天仙子为代表的天仙子属植物,

以洋金花(白花曼陀罗)为代表的曼陀罗属植物等。

贴敷时其效果不如皮肤贴片好,但起效时间却明显短很多。

姜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不少姜科植物对于头晕、心慌、胸闷、欲吐等症状具有不错的效果,如生姜、高良姜、姜*、莪术等。

生姜粉能有效降低受试者开始感到恶心的时间,对于恶心的敏感程度、胃部活跃程度以及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有抑制作用。但是从晕动病症状上来分析,生姜粉的服用仅降低了试验对象的呕吐、恶心等消化道反应,并不能明显的改善其眩晕、头晕等现象。

生姜提取物中的生姜挥发油可兴奋交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有温中暖胃和止呕作用。同时,生姜中的姜醇、姜烯、柠檬酚等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杀菌作用。姜酮、姜烯酮能直接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促进消化功能;也有研究发现姜酚、姜烯酮有抑制呕吐中枢的作用。

高良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消食的功效,对晕动病症状有显著缓和的疗效。

唇形科植物及其提取物

大多数草本类唇形科植物,因富含多种芳香精油,因此可选用预防晕动病。

薄荷精油具有很强的止吐功效,可用于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原理可能是薄荷精油及薄荷醇属于5-HT3阻抗剂和钙通道阻抗剂,抑制了5-HT的释放,阻断其离子通道将信号流入呕吐中枢。

亦可使用薄荷搭配紫苏、柠檬片制成茶饮用。

丹参

含有丹参酮、维生素E等脂溶性成分和丹参素、丹酚酸等水溶性成分。

具有较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可以改善外周循环障碍,提高细胞耐低氧能力,缓解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减轻头晕症状,达到抗晕效果。

穴位刺激

针法

取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合谷诸穴,从健脾醒脑防治晕动症取得明显疗效。

在乘坐车、等交通工具前半小时按揉板门穴或在乘坐之时用两手的拇指指腹交替按揉板门穴半预防晕车。

双侧内关穴皮内针埋穴,配合神阙、双侧翳风穴位敷贴治疗晕动病,取得满意疗效。

防晕腕带

属于物理替代疗法,主要是通过按压心包经的内关穴起治疗效果。

防晕腕带是一个含有一对硬币大小锂电池的腕戴式电子设备,并通过一对金属电极与皮肤接触来刺激穴位,可通过调节其表面的刻度盘进行设备的开关和任意刺激水平。

该设备已经被FDA允许用于晕船的治疗和由于怀孕、化疗和晕动病引起的呕吐,也用于术后恶心的辅助止吐药。

古方及成药

明代《万氏济世良方》记载使用小半夏茯苓汤和大半夏汤治晕船时出现的“欲吐不吐,心中兀兀”。

明代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收载“华佗所传方”,治乘舟船上吐下泻不止,严重至出现手足转筋,四肢逆冷的危候,药用吴茱萸、木瓜、食盐各半两。先将3味药一同炒焦,然后“用瓦瓶水三升,煮令百沸”,再放入炒焦的3味药物煎至二升服用。该方后世又称“吴茱萸汤”“四片金”“百沸汤”等。

另可用小半夏汤、藿香正气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芪建中汤等。

晕动病的综合防治

适应性训练

缓慢、间歇性地适应性运动是减轻症状的有效方法。例如,先在码头上度过一晚,然后在港口适应一天,比直接乘船下海更好。

增量暴露,即在多次运动暴露中逐渐增加运动刺激强度,也是预防晕动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头部的高频振动也可以减少低频运动引起的晕动病。

视觉前庭训练是一种快速、长期、有效的适应技术,这种方法无需使用药物,而且也可以避免其他训练造成的恶心等不良反应。前庭功能治疗椅刺激平面与半规管平面平行时,半规管内淋巴液所受刺激强度最大,刺激最为有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晕动病的前庭适应性训练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考虑与儿童前庭器官不稳定性、适应性较强有关;而老年人由于前庭器官老化、内耳毛细胞萎缩,对头部位置感知能力下降,其中枢系统对新的位置信息变化记忆能力减退,导致前庭适应及习服功能减退。

心理学手段

要让神兽了解导致晕动的诱因和基本防治方法,消除恐惧心理,要自我放松,始终保持精神振奋、心情愉快,以减少晕动的发生率。

行为干预

患者应学会识别可能导致运动病的情况,并能够启动行为干预策略,以防止或尽量减少症状。

前庭运动最小化

应建议患者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旅行,应坐在车辆旋转和垂直运动量最小的位置——通常是在火车或汽车的最低位置,在轮船靠近水面或者船中心的部位,以及飞机的机翼上。

睡眠对减轻症状有积极影响,因为睡眠通过降低前庭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感觉冲突,所以在乘车、乘船以及坐飞机时可以选择睡眠来避免晕动症状的出现。

将视觉和运动同步

远眺地平线可以使视觉和前庭信息匹配,从而有效缓解症状。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机动运动时避免阅读等集中的视觉活动,因为这样会导致视觉与运动的分离,而闭目可能有帮助。

视动训练对晕船患者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而且试验显示视动刺激似乎有望用于治疗晕船。

将身体与运动同步

通常认为,司机是不会晕车的。所以主动驾驶车辆仍然被认为是减少症状的有效方法,故可以通过改变驾驶角色来中止晕动症状的出现。

此外,建议倾斜并稳定自己的头部,可以使用头枕来固定头部的位置,或将头部靠在座椅上来避免头部运动。

合理饮食

食用高钠、高硫胺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高频率的膳食与晕机感增加显著相关。而食用低热量、松软、清淡、低脂肪、低酸而且可口的食物可以减少MS的症状。

以液体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在抑制包括恶心在内的症状非常有效,其次是碳水化合物食物,而空腹条件下晕动症状最为严重。

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晕船症状,并且没有不良反应。

饮食补铁,促进其吸收与利用,尤其是有效提高脑铁含量,可能成为提高抗晕能力的一种新手段。

两个彩蛋

晕动动物模型

大鼠、小鼠

在旋转过程中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相互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立毛、颤栗、大小便失禁、异食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

由于啮齿类动物不具有呕吐反射,因此不会出现类似人的胃肠道反应,但可以根据生理功能的改变衡量晕动病严重程度。

金鱼

较大的耳石器和生活的水环境使鱼对于重力环境的改变高度敏感,而且其平衡系统、定位系统、动力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与人具有高度相似性。

重力改变时,金鱼头左右两端的平衡器功能破坏,或者破坏内耳感觉上皮细胞,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变化重力场下感觉冲突和异常行为的模型。

金鱼在重力改变时会发生头部向腹内侧倾斜的回路游泳,这种现象类似飞行员在变化重力场中不能分辨上下。

通过加入药液前后的对比,可以筛选抗晕动药。在记录行为变化后将金鱼放入液氮,通过分析血药浓度或者大脑中药物浓度,可以对抗晕动病药物的药动学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还可用于考察机体在有无视觉参与情况下,晕动病发生时的神经前庭功能。

家兔

麻醉后,暴露的右侧颈总动脉用4%异氟磷(溶于50%二甲亚砜中)10μl浸润的双层透镜纸敷贴,借助二甲亚砜的渗透作用,异氟磷很快进入颈动脉,分布到右侧大脑和脑干中。右侧大脑胆碱能功能强大,破坏了前庭系统两侧的平衡功能,家兔被迫向左转圈,以给予异氟磷1h后3r/min转圈为阳性症状。

晕屏症

人们发现在暴露于虚拟现实环境一定时间后,个体也出现类似于晕动病的不适症状,被称为晕屏症。

主要症状包含恶心(Nausea,N)、眼部不适(Oculomotor,O)和定向障碍(Disorientation,D)三个方面。

晕屏症的病理表现与晕动病相似,有晕动病病史的个体,在使用VR设备时也易感晕屏症。但与晕动病以恶心为主要症状不同的是,晕屏症表现出的症状D>O>N,并且在总体症状较重时才更倾向于出现恶心症状。在虚拟环境中,直接输入的感知信息以视觉显示的相对运动刺激为主,因此主要的症状表现也与个体的视觉系统和方位感知相关。

晕屏症一般被研究者视为由视觉因素诱发的一种晕动病特定类型,因此目前仍多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晕屏症的生成过程。

好啦

以上就是关于晕动病的全部内容~

之所以对文章开头的一家六口印象深刻

是因为石榴酱本酱和家人也饱受“晕车”的困扰

上高中时的数学补习班离家有近一小时的车程

下公交后迷迷糊糊听完整节课

下课时终于不晕了可又要坐车回家辽

大学的前两年的lx校区离市里很远

经常进城的石榴酱不得不频繁乘坐地铁

万万没想到一年后

服晕车药和按内关穴都无效的晕动症状竟然被fs线治好了

不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和上文的“习服性训练”

忽然想到半个月前考完的《内经》

“惊者平之”

也许也有一点点共通的道理吧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喜欢的话,就点一个“在看”叭

参考文献

[1]曾媛,张芸,吴芬,刘辉.抗晕动病缓控释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31(24):-.

[2]李佑昶,马婵娟,姚晓东,*云.晕动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42(16):-+.

[3]张宇,杨圣洁,王亚卓,方勇,卢岩,李岩.平衡针治疗晕动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7(18):-.

[4]盖守昌,*安丽,沈歆,王力彬,黎越丹,王星晨,冯甜,王文萱,刘雪英.晕动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2(06):-.

[5]薛昊,吉冬,陈仁寿.晕动病的中医病证考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34(06):-.

[6]*惠明,吴水金,李海明,林洪涛,郑开斌.晕动病防治适用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4}(12):60-64.

[7]包宇,石炎萍,王潇凡,侯超峰,杨丽萍,李改.穴位治疗晕动病的现状综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6(15):-.

[8]许雪莲.晕动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1(08):.

[9]潘磊磊,祁瑞瑞,王俊骎,蔡懿灵.晕动病前庭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37(08):-.

[10]马凤君,马玉侠.针灸防治晕动病的研究概况[A].山东针灸学会.山东针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山东针灸学会:山东针灸学会,:6.

[11]刘圆圆,付伟,郑爱萍.晕动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41(05):-.

[12]张雷,茆俊峰,吴晓农,包瀛春.湿热环境习服和抗晕动病训练对晕动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30(03):-.

[13]韩晨霞,李峰,刘燕,宋月晗,马捷,刘晶.晕动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35(07):-.

[14]张天龙,陈琳,闫菁华,豆婧婧,冯瑄,郝保华.狭小空间晕动病模型的建立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8(04):-.

[15]秦升.晕动病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9(23):88-89.

[16]齐璐,方祯,范旻昱,李悠然,叶丽红.晕动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

[17]李悠然,范旻昱,齐璐,方祯,叶丽红.晕动病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

[18]赵一,胡晋红.晕动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10(03):-.

[19]王功立.晕动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执业药师,,{4}(04):21-22.

[20]马玉晶.眩晕的药物疗法[J].日本医学介绍,,{4}(10):-.

石榴小儿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轻者闭目也不止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