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还需
考虑心理因素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主要为消化道各器官表现的症状。如餐后饱胀、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胃镜、肠镜、B超等仪器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临床主要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证多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要考虑该患者的心理因素。
1.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病情,告诉患者病情的轻重,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消除疲劳,纠正机体上的其它不适症状。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禁烟酒、少吃油腻食物辛辣和生冷食物。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
3.消除或缓解社会心理方面的压力:患者要克服来自工作、人际交往、不良生活事件、对严重疾病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多参加文体活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肠道菌群健康。多些户外活动、多和朋友接住,倾吐情感上的纠结和郁闷烦恼,逐步缓解心理压
力,逐步忘记不愉快之事。
4.症状严重时:这类病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药物疗法:解痉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2)片等;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药用炭、地芬诺酯等;泻药如乳糖、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等;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复方乳酸菌素胶囊、金双歧胶囊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针对病情选药治疗。如果这些药物治疗胃肠疾病疗效不佳时,试用抗抑郁药物,或自身情绪改善,也可获得好的疗效。
治疗策略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更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