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无所不在的现代毒品战争,正是已持续多年的禁毒运动的新篇章。
在现代禁毒运动兴起之前,很多国家都曾疲于应对各种新发现的精神致幻剂。
早在安非他命、可卡因、海洛因和其他麻醉品以及专用毒品问世前,现代社会常见的食用商品,比如咖啡(来自埃塞俄比亚)、可可(来自墨西哥)、茶(来自中国),以及烟草和鸦片制剂,都曾受到人们的猜忌,有时候甚至被*府当局列为非法物品。
从烟草、鼻烟到可可和古柯叶,均要受到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和其他殖民当局的审查。
早在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收到一份来自利马第二议会的报告,称“古柯毫无益处……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西班牙殖民者要到16世纪才完全了解古柯,而在他们殖民之前,当地印加人对这种植物的使用非常谨慎,主要限于医药和宗教目的,用于防止高原反应,减少劳动者的饥饿和疲劳感。
烟草的故事、其被社会接纳的过程以及它从恶魔的象征到愉悦之物的演化,是人们用禁令和入罪化手段来控制流行物品的尝试中富有教益的一课。
在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麻醉品中,烟草及其相关产品曾在数个世纪内屡屡受禁,吸食者有时会因沉溺烟草而受到严厉惩罚。
年,中国法律规定对吸食或买卖烟草的人处斩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来自中国东北的满族入关,继而于年建立清朝之后,在老家满洲就嗜好烟草的满族人很自然地废除了禁令,让烟草合法化。
这与俄国17世纪上半叶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彼时,俄国的吸烟者会受到严惩具体刑罚从裂唇到皮鞭鞭笞不等,有时甚至会被阉割。
富有的吸烟者可受较轻处罚,往往会被没收财物,流放到西伯利亚冻原。
在美国从年到年,鉴于吸食烟草对女性和儿童健康的影响,有14个州禁止售卖烟草。
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或许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士兵中流行吸烟,烟草一时间同爱国主义产生了交集,反烟草运动以失败告终。
就植物学分类而言,尽管烟草属有64个品种,但只有两种可以吸食。
这两个品种——*花烟草和烟草——都源自美洲,早在北美大陆有人类生存之前就已经存在。
据估计,人类第一次种植烟草,是在公元前前年。
年,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新大陆时,人口众多的美洲大陆随处可见吸烟者。
后来,吸烟习惯传到西班牙,并引发了世界上第一道针对烟草的禁令。
年,教会在利马颁布法令,禁止“要主持圣礼的神父在做弥撒之前吸烟,无论是经口腔吸入还是经鼻子吸人鼻烟粉末,否则哪怕是遵循医嘱也将遭永久天谴”。
烟草的使用形式各异,其中一种方式是吸入研磨的烟草粉末,也就是鼻烟。
据说,巴西原住民是最早使用这种方式的人群之一。
不过,多亏法国宫廷医生对其药效的推崇,这种所谓的“吸粉习惯”才受到上层消费者的青睐。
最初,只有少量烟草从古巴进口到欧洲,直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员将它们运往更广阔的市场。烟草的零售价曾一度高不可攀,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尽管如此,人们对烟草的需求仍持续上升,这使得新大陆的烟草种植和运输成了一桩国际生意。
烟草在欧洲北部的低地国家和新兴的意大利、德国各州开始流行,且各国都开发出了其独特的使用方式。例如,法国人利用烟草“防止疾病,保持美丽容颜”。
当英国水兵和英勇的老水手通过美洲冒险之旅令吸烟成为大众行为之后,消费烟草的理由似乎也变成了追求“芳香的烟雾带来的愉悦”。
英国人并不像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人那样将烟和撒旦联系在起。
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海军上校、私掠船船长、奴隶贩子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FrancisDrake)在16世纪70年代末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中获得了烟草。
英国人从年起就和西班牙人交战,交战的地点大多在从欧洲海岸线到新大陆之间的公海上。
当时在美洲还没有殖民地的英国人起初觉得,抢劫装载烟草的西班牙大帆船比种植烟草方便得多。
他们利用快船成功地劫获了一船又一船烟草和金锭。由此,烟草在英国迅速流行。
按照大部分记录,与西班牙人钟情雪茄不同,英国人偏爱烟斗,他们的吸烟习惯同与他们打交道的北美部落民类似。
与其他很多新型毒品和兴奋剂一样,烟草一进入市场便让人们从好奇转向了疯狂。16世纪末的外国访客曾提到,在英国的社交场合,烟斗无处不在。
不过在詹姆士一世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后来被称为“臭草”的东西。反对烟草的理由从它的气味和吸烟者的痰液到火灾、油烟不一而足。
弗朗西斯培根是率先提出烟草成瘾特性(当时人们对成瘾还不理解)的人之一。他注意到烟草“可以控制其使用者”的能力,并指出:“如今,烟草的使用量大大増加,烟草用某种神秘的愉悦征服了人们,因此,那些一旦养成抽烟习惯的人以后很难再摆脱它。”
俄国沙皇米哈伊尔(TsarMichael)年下令禁止销售烟草,凡吸鼻烟者要被削鼻,长期使用烟草者处死。
起初,天主教会对烟草的态度模棱两可,只是禁止在礼拜堂内吸烟。17世纪,教皇乌尔班八世下令禁止在教堂内使用烟草,并威胁要将吸鼻烟者逐出教会。
年,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英国社会对烟草的态度开始变得明朗。
在一本题为《反烟草》的小册子里,国王将烟草使用者比作酗酒者。
尽管他对禁烟的态度如此鲜明,却未能获得多少支持,于是他决定将烟草税提高近40倍,该措施同美国通过不断提高香烟税收来抑制消费的现代反烟草运动颇为相似。
鉴于“迷惑人的野草”和巫术的关联,烟草成了“詹姆士的天敌”。
人们认为烟草可以配制巫术中使用的飞行灵药(只要与传统的颠茄制剂及天仙子混合即可)。
按照民间传说,将这些植物的叶子捣成黏稠的糊状,涂在扫帚上,就可以让女巫自由飞翔。
在对抗“敌基督”的战争中,詹姆士一马当先,他先诉诸出版物,尔后通过镇压,并于年发表了关于魔鬼的研究论文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他近乎偏执地认为那些撒旦崇拜者一心要毁灭自己,提出要对他们施以最严厉的惩罚。
詹姆士对揭露女巫有着特别的兴趣,甚至亲自刑讯,编罗供词。
坎宁安(Cunningham)博士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他受牵连卷入一个趁航行淹死国王的计划。随后,这名博士的指甲被拔掉,眼球被扎上烧红的针,受“靴子”酷刑,即猛击被裹住的双腿,直到“血液和骨髓四溅”,双腿完全残废。
大约与詹姆士一世对“臭草”发动圣战同一时期,日本人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日本于年、年、年和年接连发布禁令,每一次新法令规定的惩罚都更加严厉。
到年,吸烟者往往会被判处罚金、监禁和没收财产。
日本人的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烟草源自国外,因而同其他很多西方商品和行为习惯一样,象征着来自外国的负面影响。
伊斯兰教对烟草的态度显然较为开放。一方面,《古兰经》中并没有提到烟草;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半岛紧邻东非的穆斯林聚居区,这无疑是早期阿拉伯人开始吸烟的原因之一,且有可能促成了烟草在伊斯兰社会的普及。
然而,并非整个伊斯兰社会都是如此。
由于《古兰经》没有提及烟草,因此在一些专制君主眼中,吸烟代表着“异教世界”,理当受到严厉惩罚。
这种极端情况大多发生在穆拉德四世(MuradIV)治下的奥斯曼帝国,他也因此获得了“残暴者”的称号。
据说,自从为庆祝其长子诞生而举行的焰火表演烧毁了半个君士坦丁堡之后,他就对烟深恶痛绝。
有记载称,他为禁烟不遗余力,甚至乔装打扮走街串巷,假装自己需要尼古丁。一旦有人向他提供烟草,这个不知情的厚道人便往往因此掉了脑袋。
据估计,残暴者穆拉德在位14年中,处死了2.5万多名疑似吸烟者。
波斯官员也上行下效,毫不手软,所有被抓获的烟草商人,统统被熔化的铅灌喉而死。